大数据概念股票:创业板发行及上市条件
1.与海外创业板,相比,中国的创业板分销标准具有中国特色
在借鉴海外创业板,的基础上,创业板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创业板发行标准既有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共同特点,又有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在创业板上市的量化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1)中国创业板仍然强调“净利润”的要求,其数量比海外创业板市场更为严格。(2)创业板对企业规模的要求仍然很高。(3)中国创业板对发行人的成长有量化要求。(4)中国创业板要求企业上市前无“未弥补亏损”,而海外创业板市场几乎没有类似规定。
其次,中国的创业板要求对发行者有更明确和详细的质量要求。中国创业板上市标准的设计突出了保荐人和其他市场自律组织的作用,同时在“可持续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规范运作”和“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设定了更详细、更明确的定性和规范性要求,以确保发行人的质量,保护投资者。
2.创业板的发行条件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创业板的发行条件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量化指标对发行人的业绩、股本和净资产提出了最低要求;定性指标在业务、连续性和公司治理方面为发行人设定了某些标准。要在创业板,发行上市,不仅要符合财务标准,还要符合定性指标的要求。
3.创业板发行条件中的财务指标与主板(包括中小板)的区别
创业板发行条件下的财务指标在数量上低于主板(包括中小盛屯矿业股票板)。指标参考主板的做法,主要选择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可分配利润等财务指标,以及增长率、净资产指标。此外,创业板对净利润/营业收入设定了两套标准,发行人可以满足其中一套。
4.创业板发行条件选择五项财务指标的原因
(1)净利润。《证券法》第13条规定,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新股应当“具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指标虽然不代表企业的成长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判断企业的价值,可以控制市场风险。
(2)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创业板在一定程度上引入该指数作为净利润指数的补充。
(3)营业收入增长率。目前中国主板和海外创业板都没有这个指标要求。创业板创新引入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主要考虑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初创企业的地位。
(4)净资产。考虑到初创企业还处于成长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设定净资产指标可以保证初创企业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
(5)未补偿损失。初创企业的风险高于主板公司。如果采用单一净资产指数,很可能会侵蚀出现资本。如果发行前存在未补偿亏损,则意味着新股东不能在企业上市后立即分享企业利润,而需要先弥补前几年的亏损,投资者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创业板要求初创企业上市前不得有未弥补的损失。
(编辑:股票配资第一网络)
更多关于股票配资的知识